【“和”声音】关爱罕见病,从理解罕见病医药数据开始
今天是国际罕见病日,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之下,让我们共同关注另一个疾病群体—罕见病。
从定义上,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。目前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.65‰~1‰以下的疾病。与此同时,各国对罕见病的定义不同:美国将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称为罕见病,欧盟国家则定义为患病率低于0.5‰的疾病,日本的罕见病定义是患病人数少于5万人的疾病,中国目前尚无明确定义,以WHO定义为准。
从定义上,罕见病似乎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疾病,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?
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看,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!
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及家庭,我们需要从治疗上解决根本问题,然而这一领域的药物开发难度大。国际上对罕见病治疗药物统称为“孤儿药“,因为此类药物往往无法获得匹配研发成本的收益,药企难以投入巨额资金开发,这也客观上提高了罕见病治疗的难度。
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该领域,也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扶持领域发展。近年来,中国政府陆续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,从新药申报程序的简化、针对罕见病的孤儿药国内优先审评、加速审评等角度推动罕见病治疗的改善。
目前,在中国,罕见病治疗药品拥有6年数据保护期,境外进口品种可直接申报。同时,《第一批罕见病》目录的发布、孤儿药境外进口政策、孤儿药关税降低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建立、孤儿药创新药研发优先审评审批优惠券制度的建立、孤儿药纳入医保政策等,为中国的罕见病患者带来福音。
针对罕见病目前仍无有效诊疗手段及治疗办法,一般采取缓解发病症状的方式予以暂时的控制,甚至多数仍会被误诊而耽误治疗。目前,针对罕见病治疗药物,境外已有大量药物上市,国家也积极助推与鼓励,但仍面临境外有药,境内无药的困境。
根据统计,中国上市的罕见病药数量少,纳入医保目录的种类更是不多。同时,所有药物的年花费异常昂贵,为罕见病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担。
如上图所示,13种罕见病药物中,年治疗费用最高的近490万元,中位值约为 20万元/年。面对如此高的治疗费用,罕见病治疗何去何从?
通过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治疗费用的昂贵主要原因是:
通过对罕见病治疗市场的分析和调研,我们看到新药研发巨头早已开始纷纷布局孤儿药市场,或自主研发,或通过并购的方式将孤儿药研发管线纳入囊中,不仅可以带来政府政策的扶持,亦能推动其他非孤儿药研发管线的加速审评审批,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巨头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就是罕见病的基因治疗。由于罕见病患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,那么借助基因替换或基因修复所实现的基因治疗手段,则可以一次性地让患者康复,避免了反复用药的同时还可以定制化为少量人群服务,这一举解决了罕见病治疗的两大难题。
下图所示近年上市的几种罕见病基因疗法,最低的终身治疗费用约为66.5万美元,而最高的去年上市的针对SMA的终身治疗费用为212.5万美元。虽然价格仍然昂贵,但一次治疗终身痊愈的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好处。
基因治疗作为一类全新的治疗手段,应惠普大众,但是高昂的成本和价格却为该治疗的推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。高昂成本的背后原因主要是基因治疗载体的生产成本极高。
目前,全球范围内首选基因递送载体为腺相关病毒载体(AAV),由于AAV的多样性、组织器官特异性、高效、安全,其受到广大药企青睐。目前上市的Glybera, Luxtuma以及Zolgensma等皆采用AAV病毒载体完成基因治疗。因而,降低基因治疗成本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降低病毒载体生产成本。
自成立以来,作为基因治疗病毒载体CDMO服务平台,和元生物 一直致力于改进重组病毒载体上下游生产工艺,提高生产质量,为基因治疗提供临床级病毒载体。同时,通过大规模生产、提升效率,减少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的时间,降低企业基因药开发成本,期待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。
保守估计,中国罕见病药物的市场容量至少约510亿美金。未来,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不断加强,我们坚信中国罕见病新药研发将不断壮大,为罕见病患者真正提供福利。和元生物 也将同行业一起关爱罕见病患者,致力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健康!
扫一扫,反馈当前页面
和元生物